在中国古代数百位皇帝中,清朝嘉庆皇帝的经历显得尤为特殊且离奇。
他的统治期间,居然发生了天理教徒攻入皇宫的事件。放在其他任何朝代,这种事情基本上只会出现在王朝末期,象征政权即将崩溃。但嘉庆之后还有多位皇帝继位,竟然他自己却遭遇了如此混乱的局面,实在罕见。
不仅如此,普通百姓竟然能单枪匹马行刺皇帝,这种情节在小说中出现得多,现实中极其罕见。嘉庆竟然遇上了这样一场刺杀阴谋:一位御厨因为生活不顺,心生怨恨,竟然直接冲到了嘉庆面前试图刺杀他。皇宫内的侍卫反应迟钝,差点没来得及保护皇帝,幸亏他的侄子和驸马及时挺身而出,才避免了一场惨剧。
至于嘉庆去世的原因,更是众说纷纭,甚至有传闻他是被雷劈死的。这种说法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实属罕见,极为离奇。
如果说嘉庆是暴君,是一个导致国家衰败的亡国之君,那么这些意外似乎还能理解。但他恰恰是一个口碑良好、为政勤勉的仁君,面对如此多的倒霉事儿,不禁让人怀疑他是否真被“衰神”盯上了。
展开剩余78%但这些离奇遭遇还不是全部。嘉庆在位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轰动的事件——兵部大印失窃案。这样的案件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绝对罕见。
当时兵部有两枚大印,一枚是堂印,由兵部衙门保管,另一枚是行印,是皇帝出行时随身携带的,具有调动军队和批发军需的权力。
那年,嘉庆从京城出发,前往清东陵祭拜乾隆,应当携带行印。负责取印的人取印时,却发现行印竟然不见了。众人一边寻找,一边逐级上报。兵部的高官们闻讯赶来,搜索范围不断扩大,但整整找了一天,依旧毫无收获。兵部尚书最终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嘉庆报告这一惊人消息。
嘉庆听罢大为震惊。兵部大印关系重大,尤其是行印,一旦落入别有用心之人手中,极可能引发兵变叛乱。他气愤异常,立刻将兵部几位高官降职查办,并将所有涉及此案的人员,包括更夫皂役等一并押送刑部。
紧接着,嘉庆下令步兵统领衙门和京城捕快密查此案,同时命庄亲王绵课、大学士曹振镛、吏部尚书及刑部官员组成联合专案组,全力侦破。
然而,一个多月过去,嘉庆从清东陵返回,案子仍无任何突破。这让嘉庆极为愤怒,因为兵部大印权力极大,不能找回,他难以安心。
嘉庆随即取消了庄亲王绵课和大学士曹振镛的顶戴花翎,刑部办案人员被罚俸一年,其他协助人员罚俸半年,并下令必须在五月五日前破案,否则将遭更重处罚。
在强大压力下,所有相关人员全力以赴。兵部内部多次提审,终于在调查中发现端倪。
有一位管理大印的小官鲍干供述,去年九月皇帝秋围时,行印仍随行携带,秋围结束后收印时,他未打开印盒仔细检查,而是直接将行印放进了保管印章的大箱子里。因此,很可能大印早在去年秋围时就已丢失。
众大臣深思,兵部对大印的保管历来严密,若是在收印之后遗失,盗贼必须突破多重防线,难度极大;反之,若是在秋围途中被盗,情况则容易许多。
循此线索深入调查,不久便查明真相。
原来去年秋围结束,嘉庆回京途中在巴克什营休整时,看管大印的官员“他尔图”将印章用绳子绑在营帐中央的杆子上,叮嘱随行书吏俞辉庭负责看守,自己则外出娱乐放松。
俞辉庭自认为没人胆敢偷兵部大印,放松了警惕。长途奔波后又疲惫困倦,孤独无聊,最终睡着了。等他醒来时,大印已不翼而飞。
俞辉庭不敢声张,知道这事严重性如同丢了脑袋。他将备用的印盒取出,放入一串用黄布缠好的铜钱,重量与大印相仿。等他尔图喝醉回营,没察觉异常。第二天,两人背着印盒离开,因重量相当,未引起怀疑。
俞辉庭心中忐忑,担心事情败露,归还行印前,特地请他尔图和负责收印的官员鲍干吃酒席,酒醉半醒间,三人将“行印”放进兵部大箱,没人再细看。
嘉庆得知真相后,立刻派人沿秋围线路搜查,并秘密派员乔装商人,探访各处当铺,打听是否有人出售过成色上乘的银饼,然而一无所获。
时间一长,嘉庆无奈只得放弃此事,下令重新打造一枚行印。至于被盗的那枚,至今成了历史谜团,未曾破解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天配资-场内股票配资-专业炒股配资门户-石家庄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