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位24岁患胃癌女孩发布视频,反思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,随后迅速登上热搜,引发关注。
她表示:“自己每天基本在12点到2点间睡觉;一天吃2顿饭,中间间隔时间长;不爱喝水,一天2杯咖啡,一周喝3~4次奶茶,平时吃外卖或下馆子,喜欢重油重辣。”
有网友看完评论道:“我也刚查出胃癌,和她生活习惯差不多,难道得胃癌的人都有相似的习惯?”
确诊胃癌后发现:
病友们都有这5个共同习惯
在一些胃癌患者中确实可以找到一些相似的生活习惯。
共同习惯一:爱吃腌咸菜
202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团队在《BMC医学》期刊上刊发了一篇关于腌制菜的研究发现:经常吃腌制菜的人,消化道癌症的死亡率会显著升高。
研究发现经常吃腌制菜危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:
1.消化道癌症风险显著升高:每周有4天及以上吃腌菜的人,消化道癌症的死亡风险升高13%,食管癌的死亡风险升高45%。
2.常吃腌制菜的人血压升高:与从未或很少食用腌制蔬菜的人相比,每周吃酸菜≥4天的人,收缩压(高压)和舒张压(低压)平均分别升高1.5毫米汞柱和0.8毫米汞柱。
3.脑出血死亡风险显著升高:每周1~3天食用腌菜的人,出血性脑卒中(脑出血)的死亡风险升高32%。
共同习惯二:吃饭速度快
吃饭太快,确实容易得胃病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魏帼指出,很多慢性胃炎患者最根本的病因是年轻时进食不规律、狼吞虎咽。
这样的吃法,食物并没有经过充分的咀嚼就进入了胃肠道,给胃肠造成负担,长期如此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,出现消瘦、胃肠不适的症状表现,甚至出现胃炎,长期胃炎也可能会导致胃癌。
吃饭放慢一点,细嚼慢咽,肠胃负担更小。充分咀嚼能将食物磨碎成更小的颗粒,可以让食物更好地与消化液接触,减轻肠胃负担。
共同习惯三:吃饭不规律
有胃癌患者提到,“自己一天吃2顿饭,中间间隔时间长”,还有患者提到自己长期吃饭不规律,导致了胃溃疡性病变。
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介绍,如果平时都是晚上6~7点吃晚饭,但某几天因为各种原因改到8~9点才吃,过两天又提前到5点吃,没几天又变成了9~10点吃,这样就会造成胃的混乱。到了饭点,胃液已经分泌了很多,但胃里却没有食物,导致胃液会直接侵蚀胃黏膜,时间久了就容易引发胃溃疡。
共同习惯四:吃过多甜食
虽然适量摄入甜食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,但长期过多摄入甜食会导致肥胖,增加患癌的风险。
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营养医师汪琼介绍,如果经常吃过多甜食,如含糖饮料、奶油蛋糕、用大量糖制作的果脯等,过多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体内,引起超重和肥胖。脂肪过多与多种癌症,如胰腺癌、结直肠癌、胆囊癌、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。
共同习惯五:经常爱生气
坏情绪也是诱癌因素,经常爱生气的人患癌风险也会升高。
海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宋少军曾指出,坏情绪是诱癌因素。胃癌、肝癌甚至颅内恶性肿瘤等,与易怒、过度压抑自己情绪有关。
要注意的是,尽管许多人也有这些习惯,但这绝不意味着一定会患上胃癌。胃癌的发生是遗传、环境、感染、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。然而,这绝不代表这些习惯是无害的,长期如此同样会影响身体健康。
预防胃部疾病的一些好做法
1规律作息,尽量避免熬夜,保证充足睡眠,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,减轻胃部负担。
2合理均衡膳食,荤素搭配,粗细搭配,避免偏食。
定时定量进食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和粗粮等,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,改善消化功能。
3适量运动,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,促进肠胃蠕动,提高免疫力。
4学会减压放松,调节情绪,保持良好心态,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。
5戒烟限酒,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胃黏膜,导致胃酸分泌过多;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,增加胃炎的发病风险。
6定期进行胃部检查,及时发现胃部的潜在问题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特殊人群有这些养胃策略
1老年人应注重高蛋白、易消化饮食,细嚼慢咽避免加重胃肠负担。
2孕期女性需在保证营养前提下,避免食用生冷刺激食物。
3需要熬夜加班的群体,建议晚餐后间隔3小时再入睡,若必须加餐,可选择蒸南瓜、温牛奶等食物。
怎么吃才养胃?
一味“少食多餐”不可取
天津市北辰区中医院副主任医师、天津市特聘科普大使王星介绍,不少人认为,“少食多餐”是良好的养胃方式。然而,健康的胃就像精力充沛的员工,每天规律完成三餐“工作量”即可;若强行要求额外“加班”进食,反而可能引发疲劳。
对于胃溃疡、胃胀患者来说,适当减少单次进食量、增加用餐次数,更有利于恢复。但这种饮食策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实施。
另外,边看手机边吃饭的习惯值得警惕,专注进食不仅能促进消化液分泌,还能通过充分咀嚼减轻胃负担。
聚焦——健康谣言粉碎机
只有胖人才会得脂肪肝,是真的吗?
答案是错误的!
肥胖人群因脂肪代谢负担加重,患脂肪肝的风险较高。肥胖是脂肪肝的发病诱因之一,但并不是唯一诱因。
除了肥胖,脂肪肝的病因还包括大量饮酒、糖尿病、高胆固醇饮食、高热量饮食、遗传等。虽然肥胖的人容易得脂肪肝,但体形偏瘦的人如果存在上述因素,同样有可能患上脂肪肝。此外,快速减重的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,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,从而导致脂肪肝。
水果越甜,含糖量越高,是真的吗?
答案是错误的!
水果吃起来很甜,不一定含糖量更高。通常来讲,水果的含糖量,并不单单指味觉上尝到的甜的感觉,而是指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。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四大类: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及淀粉。
在甜味上,果糖>蔗糖>葡萄糖,淀粉几乎没有甜味。水果吃起来甜不甜,一般由水果中的含糖种类和数量决定,果糖含量更高的水果,吃起来可能会更甜。但有时候,水果中的一些有机酸,如苹果酸、柠檬酸、酒石酸等也会影响到水果的口味,让水果吃起来不那么甜。因此,水果的甜味不能作为其含糖量的判断标准。
(综合来源:健康时报、健康中国、人民日报、央视财经等)
工人日报客户端《乐健康》第638期
启天配资-场内股票配资-专业炒股配资门户-石家庄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